无人机行业终迎来农业部政策春风
盼望着,无人机行业终于在寒冬之后迎来了政策春风。1月16日,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在“全国农机化工作会”上做了总结讲话。好消息是:提到了将植保无人机作为试点进行补贴。这是中央层面第一次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范围。
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将“农业大饼”的总体投入资金减少了50亿,整体的补贴政策要向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新要求看齐,不过对于农机新产品的补贴丝毫没有缩水,而且允许在适宜地区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补贴试点。好消息一出,街坊间奔走相告,一片政策春风吹来,点燃了无数植保无人机厂商内心的希望。植保无人机在过去一年也算是战战兢兢走过,尽管周围呈现一片狂轰乱炸之势好在植保无人机有着自己的节奏守望着亿亩农田,终不负迎来政策松口,看来新的一年植保无人机也算搭上了顺风车,盈利这件事指日可待。不过落掉的功课还得继续补上。由于植保无人机的技术标准一直没有落实,而无人机的相关操作规范又一直在路上,所以从地方性购机补贴到如今纳入国家农机补贴,植保无人机一路挺过来相当不易,不过商家们也要从自身去完善相关技术及配备设施。对于此次政策利好消息,也有业内人士刘云玲表示:以前顶层设计都没有提到植保无人机的补贴问题,而今年,在经过了各种演示、推广之后,不仅农户逐步接受了植保无人机做飞防,连中央也被惊动了,终于出台了带有导向性的指示。看来2017年植保市场会十分热闹。同样,从众多植保无人机商家的言谈间也能感受到,此次政策红利就好比一场及时雨给了破土而出的植保无人机更大的成长空间,能够“更接地气”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将农药比作子弹,那么植保机械就好比一杆枪。子弹再先进,若枪械不好,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国家农业自走式植保机械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山东永佳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煜林形象比喻道,“我国农药发展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新型植保机械的发展却刚刚起步。控制病虫害发生,不仅要用绿色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而且要用高效精准的植保机械代替落后的施药设备,才能实现统防统治、绿色防治,药和械缺一不可。”
植保机械是全程机械化短板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开创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十年”。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下,我国农机化水平已达63%。但我国植保机械化水平明显滞后,并已成为导致农药用量过高、有效利用率偏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农残超标严重、对外贸易受阻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等系列问题的重要成因,严重阻碍和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年限的迫近,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同时我国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36%左右,流失量高达60%~70%。绝大多数农民依然习惯于大容量、粗雾滴喷洒农药,既造成了农药浪费又污染环境 当前,我国植保机械总量可观,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全国各类植保机械社会保有量约1.1亿台,可使用的约6200万台套。其中,背负式手动(电动)喷雾器约5800万台,占93.5%;喷杆喷雾机约60万台,仅占1%。国产植保机械虽有20多个品种、80多个型号,但是结构简单,功能相似,多为背负式喷雾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普遍存在‘一个喷头打天下’的现象,缺少专业化、系列化植保机械,不能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的防治需求。
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历经坎坷
压力的反面就是机遇!到2020年,要立竿见影降低农药使用量,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淘汰落后的植保机械,发展先进的新型植保机械,以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实现精准施药,达到减施增效的目的。无论是现实的迫切需求,还是缩小同发达国家先进植保机械的差距,这都是补足农业现代化短板的燃眉之需。预估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植保机械社会保有量可达40万台,行业春天已经来临。然而,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前景是光明的,但过程是艰辛的。研发设计之初,因国内没有配套基础和成功模板,再加上中国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从设计图纸到田间推广经历了很多磨难。2009年开始进行立项研究,从国外引进机型。2010年,自主研发生产的5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出厂,在推广的过程中农民像看‘西洋镜’一样感到稀奇,甚至一些专业做植保的工作人员都没见过。这些都造成了植保机械的推广;
由此可见,新型植保机械发展虽然阻碍重重,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有志之士的努力